即時通群發軟體自動貼文軟體臉書行銷軟體關鍵字自然排序

針對教育部網路國語辭典中收錄「新好女人」一詞釋義引發爭議一事,教育部國語會執秘陳雪玉解釋,1991年後,台灣社會出現「新好女人」現象,並在2000年將其納入修訂本,就目前時代標準的確不合時宜。國語會將請編輯委員檢討,並已作加註處理。另因國語辭典編輯委員會目前已解散,因此不能效法國外隨時更新詞彙解釋。

日前一名學生投書媒體反映,根據教育部國語辭典的定義,所謂的新好女人,是指「以家庭為生活重心、愛慕先生、照顧子女,盡力維持婚姻生活的美滿和諧的女性」,引起性別團體批評教育部太過八股,還有嚴重的性別歧視。

對此,陳雪玉表示,民國80年代的《柯夢波丹》雜誌和《光華雜誌》就有針對「新好男人」和「新好女人」做熱烈討論,因此,為了反映出當代部分價值觀和現代性別觀念的進步,教育部才將這樣的詞語使用進行收錄,並參考當時的內容釋義撰稿定版,並非新創辭條。

「教育部已經在「新好女人」的辭條上,加注了民國八十年代末期對女性稱呼的說法。」陳雪玉強調,教育部非常尊重性別主流化的議題和性別平等教育的推動,未來在辭典中的辭條收錄修訂之前,一定會廣徵相關團體的意見再進行修訂。

談到國語辭典的編纂過程,陳雪玉說,教育部國語辭典從民國15年即開始籌備,20年開始編輯,因為當時戰亂頻仍,34年才完成編輯工作;民國70年完成首次修訂本,並訂定每隔5年重新修訂一次。

她進一步說明,教育部在民國76年成立專案小組「國語辭典編輯委員會」,專門負責編纂和審核工作,經過初審、複審和定稿等步驟後,於83年完成現今所使用的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,同時完成網路版。此外,民國89年也有收錄一波新詞,91至93年更有依據性別團體的疑慮修訂若干具性別爭議的詞彙。

至於是否會效法國外語言辭典,例如牛津辭典等等,隨時更新詞彙解釋?陳雪玉表示,國語辭典編輯委員會已於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時解散,因此暫無計畫。

蕃新聞新版 馬上試!